最应该有想法和创意的人,反而被 AI 淘汰了。而庸碌之人活下来。

最应该有想法和创意的人,反而被 AI 淘汰了。而庸碌之人活下来。
小时候打喷嚏,一直以为是其他人在想我,却从来没想过会是现在的自己。
在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,阿尔卑斯山脉有一段叫塞默灵,山脉险峻陡峭,令人望而生畏。而他们还是在那儿修建了连接维也纳和威尼斯的铁路。尽管当时根本没有火车可以驶入这段铁路,他们依然把铁轨铺好了。因为他们知道,总有一天,是会有火车通过的。
电影《托斯卡纳艳阳下》
人生就像这条尚未通车的铁轨,纵使眼前坎坷未知,但我们依旧勇敢前行,因为坚信终有一天会抵达。
读《明朝那些事》,最后一章写的是崇祯皇帝自尽后的故事。我以为作者会接着描写大明的衰败,或者是清军入关后的物是人非,可是并没有。他写了徐霞客,写了徐霞客坐在了黄山顶,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。
那段结束语:我之所以写徐霞客,是想告诉你,所谓百年功名、千秋霸业与一件事情相比,其实算不了什么。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!
人生海海,不过尔尔,其实没什么意义。
所有人都说《黑神话·悟空》只有两个结局剧情,然而我却实践并顿悟了第三个结局——打不过就打不过,我其实并不是天命人,老子放弃了。
在成长的旅程中,大多数人往往会喜欢 judge 别人,但智者会逐步跨过三个不同的境界。
第一种境界:指责
“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,你要记住,这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。”——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
在这个阶段,我们常常对他人的行为和选择产生批评和抵触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偏见,理解每个人的背景和条件都是不同的。
第二种境界:淡然
“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,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,却是一览无余的你。”——三毛
达到这一境界时,我们开始意识到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并不能定义自己,而更多反映的是评价者自身的观点和局限。这种觉悟带来了淡然的态度,不再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,而是更加关注自我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。
第三种境界:理解
“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,以为跳舞的人疯了。”
当我们达到这一阶段,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都是独特的,不同的观点和行为都有其合理性。即使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行为,也能够给予尊重和包容。这种理解让我们能够以更宽广的心胸面对世界和他人。
愿我们都能在这三个境界中不断成长,走向更高的自我提升之路。
岁月以相同的方式经过每个人,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经过岁月。
穿越中
哥们也是有底线的
没有可加载的页面
回复